苗栗後龍子弟黃堅峻,外出努力學成後,帶著一隊志工返鄉關懷新住民二代,隔代教養及缺乏陪伴的雙薪家庭學童,持續推廣教育計劃深耕學童與環境社會認識,受到好評和讚賞。
18日黃堅峻和執行夥伴黃茹茵與志工幹部,依教育部青年署志工服務計劃,再度返鄉在苗栗縣後龍鎮網絃93號,海寶社區德眾佛堂,擴大回饋服務鄉親二代,用心負責輔導深化在地情感,結合區域內小朋友,彼此認識情感交流,學童和少年相見歡,和諧融洽過一個快樂的假日。
在後龍西瓜田長大的黃堅峻說,因工作關係居住於竹苗地區,並透過假日志工活動,連續三年服務於後龍濱海的海寶社區德眾佛堂,進而彼此結識。該社區由於壯年人口外移,學童人數逐漸減少,海寶國小的班級規模也受到影響,其中約40%的學童為新住民二代。為支持多元文化教育,教育部在當地設立了新住民學習中心。
黃堅峻的返鄉團隊每年規劃兩季主題式課程,每季三個月,每月一次於週日服務社區孩子。在某次課程中,一名孩子分享夢想說:「除了當直播主,我還希望能成為連鎖超商的收銀員。」這讓團隊成員深感,即使資訊流通迅速,孩子的文化視野仍有限。團隊發現,孩子們對永續資源的概念尚不熟悉,特別是在珍惜食物方面。
為拓展社區孩子的社會視野,黃堅峻團隊引入PBL(問題導向學習)精神,鼓勵孩子發掘生活需求,並運用3C科技與網路資源探索解決方案,培養批判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黃堅峻團隊於海寶社區,啟動系列課程讓孩子們對食物歷程與永續飲食有更深入認識,進一步培養鄉里學童和少年,對環境和資源責任感的具體返鄉回饋服務表現。受到高度肯定,地方鄉親奔走相告,傳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