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健保虧損陳自諒提三解方
知否新聞網 何致遠∕報導
(左一)林哲群、(左二)陳自諒、(右二)林世昌)  圖∕中醫大新竹醫院
台灣採漸進式改革方向,為避免健保財務持續惡化、醫界人才流失,導入部分自費機制,參考新加坡的分級病房制度,讓民眾可選擇不同負擔水準的醫療服務,但基本照護仍由健保涵蓋。
  • 建立個人醫療儲蓄帳戶,學習Medisave模式,讓民眾為未來醫療需求預存資金,以降低全民健保的長期財務壓力。
  • 第二,強化分級醫療,限制小病直接至大醫院就診,鼓勵先由基層診所處理,以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 第三,適度調漲健保費率,並提高高收入族群的負擔比例,使財務運作更穩定。
清華大學科管院院長林哲群、在職專班執行長林世昌和健康政策與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主任蔡昌憲,邀請中醫大新竹附醫院長陳自諒到清華大學EMBA「董座的經營哲學」和學生演講,主題是「我從醫師到院長的變形記」,分享人生哲學和經營理念。
面對健保虧損,急診塞爆等問題,院長陳自諒提出,可參考新加坡的醫療制度「醫療分級、共擔機制、強制儲蓄」,建議台灣可採漸進式改革方向。
陳自諒指出,新加坡醫療分級制度(Medisave、Medishield、Medifund),首先是Medisave(醫療儲蓄帳戶),政府強制規定,每人薪資的一部份須存入個人醫療儲蓄帳戶,未來看病時優先使用這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