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客家菜包老饕,對越來越多樣化客家菜包應市,感到興奮,在不斷推出五花八門創意客家菜包樣式中,以應景傳統客家風味艾草綠色大肚菜包,行情最俏,走紅清明季節。
新竹市竹蓮市場大眾廟前,包媽媽手工客家清明應景美食,艾草大肚菜包,不因物價上漲隨之起舞,依然保持愛心原價,供不應求。清明季節過後,包媽媽這種傳統應景手藝,可能要明年再見,改推其他節氣應景美食。
實在和原味,讓每天早上六、七點鐘,在竹蓮市場大眾廟前,小攤子上賣大肚菜包的包媽媽,生意應接不暇,兩三個鐘頭就收攤打烊。清明節前夕生意更是忙碌,有些預定一次即買走幾十個,收工時間更快。
包媽媽說,因為手工生產,數量有限,加上都是老熟客,有些客人就是想吃個飽,為了漲價把菜包減料縮水,總感到不踏實,老人工就當成運動,實在撑不過去再調整價錢。
大肚菜包顧名思義即是客家菜包裡的餡特別豐富,被老顧客美譽為大肚菜包,很多人就是喜歡這種肥胖的餡,一口咬下有股踏實滿足感。包媽媽說,菜包紮實些有口感,比較麻煩是準備餡料,要把選好紅蔥頭、乾香菇、蝦米、蘿蔔絲盡量切碎,在少量油鍋中把絞肉炒香,加上前面切碎食材大火炒乾,配上傳統鹽和調味料翻炒,散發出香味起鍋放涼,包成菜包,蒸熟香氣四溢,吃在嘴裡、香在心裡。